2017年3月27日,艾欣达伟医药获得A轮融资,金额未透露,投资方为南车时代高新、仙瞳资本。
2020年2月28日,艾欣达伟医药获得1亿人民币的A+轮融资,投资方为同创伟业、康成亨投资、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国中创投)、苏兰投资、华大共赢。
深圳艾欣达伟医药科技有限公司(Ascentawits Pharmaceuticals, Ltd)(以下简称“艾欣达伟”或“公司”)创立于2014年,于2017年8月正式迁入深圳,注册在深圳市生物医药创新产业园,公司注册资本金人民币1415.15万元,法人代表段建新博士。
深圳艾欣达伟医药科技有限公司(Ascentawits Pharmaceuticals.,Ltd)是一家专注于研发抗肿瘤新药的高新科技企业。公司团队在创始人段建新博士和谢燕彬女士带领下,利用特定的肿瘤微环境进行自主创新的前药设计和筛选,开发出了系列的具有全球知识产权保护的精准靶向小分子抗癌前药化合物,并在3个平台和4个临床治疗急需领域完成产品布局和储备,目前正在有序的推进临床前和临床研究。艾欣达伟将不负使命,让中国的创新药物造福全球患者。
公司的新药研发是基于段建新博士领导的美国团队发现的利用AKR1C3酶进行前药设计和筛选平台,已有多种产品处于临床前研发阶段。现阶段重点推进的全球首创(First in Class)抗癌新药AST-3424(TH3424)已经完成了GMP条件下的原料药及制剂的生产,GLP毒理试验已经完成,2018年4月份在美国获得临床批准,2019年6月13日在中国获得临床试验批准,主要拟开发适应症为肝癌、胃癌、肺癌、肾癌、前列腺癌、血液病(T细胞白血病)等恶性肿瘤。
近年来,伴随着癌症发病率的上升,对抗癌药物开发需求大为提高。尤其是对新的靶向定位药物的需求更是迅速增长。据最新的市场统计,2015年全球抗癌药物市场容量已经超过1000亿美元。根据Allied Market Research的预测,全球抗癌药的市场在2020年将会达到近1200亿美元。在抗癌药的全球市场中,靶向药物已经成为市场主流,其市场容量在过去的6年中持续增长。据药度的最新统计,2015年靶向药物合计销售额501亿美元,占到整个抗癌药物市场的62%,其中小分子靶向药物的合计销售额192亿美元,为抗癌药市场的23%。
与欧美等发达国家不同,我国抗癌药物市场还是以传统的常规化疗药物为主,占市场份额的60%以上,而靶向药物的市场占有率不足20%,不及欧美等国家的一半(IMS数据)。然而另一方面,我国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根据WHO《全球癌症报告2014》报导,全球新增癌症病例有近一半出现在亚洲,其中大部分在中国,中国新增癌症病例高居第一位。全国肿瘤登记中心发布的2012年数据显示,中国每年新增癌症病例约350万,死亡病例250万。在肝癌、食管癌、胃癌和肺癌等4种恶性肿瘤中,中国新增病例和死亡人数均居世界首位。欧美肿瘤患者5年生存率大约在60%至70%,而我国的数字仅为30%左右。因此,中国肿瘤领域面临着有巨大的未满足的临床需求,疗效好、毒性低、价格合理的靶向抗癌药物将会造福我国广大癌症患者,同时也会给投资者带来合理的回报。
我国肝癌的发病率为29/10万人,食管癌为22/10万人,新增肝癌和食道癌患者约占全球一半,死亡分别占全球的51%和49%。目前对于临床上治疗肝癌和食管癌的有效药物非常缺乏。索拉菲尼是目前全球批准的唯一的治疗肝癌的靶向药物,平均只能延长病人生存期2个多月,且价格昂贵,每月病人费用约42,000元人民币。虽然拜尔公司推出了花费达到15万元人民币后病人可终身免费使用的政策,但高达15万元的费用也使许多病人望而却步,而且索拉菲尼治疗效果非常有限。治疗食管癌的靶向药物只有赫赛汀(Herceptin),尚无批准的靶向小分子药物。AST-3424在肝癌和食管癌的临床前研究表现出优异的药效,一旦开发成功将会极大程度地满足我国广大患者的需求,市场潜力巨大。
仅以肝癌为例,如果AST-3424将来病人终身使用的价格定为中国病人更负担得起的10万元(仅为索拉菲尼的40%),以每年我国新发肝癌病人(40万左右)中1/10的病人使用的保守估计来计算,年销售额将达到40亿元。再加上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市场,数字将极为可观。此外, AST-3424在肺癌、肾癌和T-淋巴细胞白血病等肿瘤模型中也显示了优异的药效,适应症十分广泛。预计AST-3424将会拥有不少于10亿美元的亚洲市场。